document.write('
')
湖南科技网 湖南科技网-科技创新战略,引领时代先锋

详解阿里2022裁员:本地生活为重灾区,核心电商

2022-03-17 21:53 已围观107次 来源:湖南科技网 编辑:张馨予

  36氪从多位接近阿里的人士处获悉,从去年底至今,阿里的部分事业群在持续进行人员缩减,而近期,一些事业部接到了集团分配的的裁员指令,裁员将按比例执行。

  人员规模变动最大的是生活服务板块,包括饿了么和口碑等本地生活业务以及飞猪事业部。其次,盒马、淘菜菜(社区团购业务)也有一定比例的人员优化。高德也在年前年后进行了部分人员优化,但比例不高。

  不过,淘系电商并未波及,其运营、研发等岗位还在招聘中;此外,阿里云、菜鸟物流不在此次裁员范围内,但阿里云主要部门的HC已冻结。

  此前在脉脉等多个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说法是,此轮阿里整体裁员比例高达30%。但多位接近阿里的人士表示,这个数字太过夸张。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阿里员工总数已经超过25万人,若裁去30%,则接近8万人。

  “从阿里如今内外面临的挑战来看,不可能在短期内冒如此大风险裁掉这么多人。”一位接近阿里的消息人士向36氪表示。

阿里组织架构图

阿里组织架构图

  阿里裁员之所以在这个时间节点发生,因为其财季从每年4月开始计算,通常2月、3月都会集中进行绩效考核和人才盘点。事实上从去年开始,阿里冻结HC的动作就十分明显。一位接近阿里的猎头人士告诉36氪,往年Q2和Q3都是招聘高峰,但从去年Q3开始,阿里的需求就明显减少,Q4和年后基本没有了,“有些部门表示HC要5、6月再说,比如盒马”。

  不过,目前市面上仍存在对于阿里裁员消息反应过度的情况。经济大环境整体下行、金融市场动荡、科技股市值大幅缩水,都加剧市场对大厂裁员消息的恐慌和悲观情绪。

  36氪就各业务线裁员情况向阿里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对方无回应。

  重灾区1:生活服务板块

  生活服务板块成为了此次阿里裁员的重灾区,尤其是本地生活业务下的饿了么和口碑。

  从1月份开始,饿了么此轮裁员一直持续至今,春节之后更有加速趋势。多位饿了么内部员工都向36氪证实,此次裁员的比例在15-20%之间,而非此前盛传的30%上下,原因之一是自去年9月以来,从阿里集团各BU转岗至本地生活的人员也在增加。

  具体到裁员分配,到家到店的一线BD、区域市场和运营、本地零售大商超等前端业务线是重灾区,职能线以及研发岗位裁员比例则相对较少。

  目前饿了么有四大业务资产:饿了么App、即时商流计算平台、即时物流网络(主要指蜂鸟)以及即时物流计算平台,以上裁员名额主要集中在饿了么主平台业务,商流、物流计算和蜂鸟涉及较少。

  据内部员工透露,蜂鸟也是饿了么今年主抓业务之一。新上任的本地生活公司CEO俞永福对蜂鸟相当重视,在内部讲话中他也提到“未来本地生活竞争的壁垒在于即时物流,蜂鸟未来要做成一个即时配送平台,争取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

  多项公开数据显示,目前美团与饿了么的市场份额占比已经来到7:3,从2019年开始,饿了么内部已经不再把市场份额作为作为衡量业绩的唯一标准。有饿了么员工告诉36氪,过去两年,内部提到更多的是“守住优势区域,做好防守,稳扎稳打”。

  除蜂鸟配送网络之外,上述员工还表示,今年饿了么将集中力量在主app的拉新、促活以及“圈测运营”上,后者是指在地区范围内,选择部分商家做精细化运营服务,帮助商家增长订单。

  去年,“圈测运营”已经被饿了么内部视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如今伴随“引导外卖平台降低费率”的呼声,这一考核今年将延续。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以饿了么为主的“到家”和以高德为主的“到目的地”业务在四季度营收达到121.4亿,同比增长27%,但2021年Q2-Q4,阿里本地生活的经营亏损逼近240亿人民币,单季度的亏损就接近80亿。 

  口碑的裁员则早于饿了么。据晚点Latepost报道,目前口碑的餐饮业务从过去直营的 40 座城市收缩至 11 城,聚焦一二线城市,其余城市也将由直营转为服务商模式。

  伴随业务规模的缩减,裁员也随之而来,“绝大部分直营城市只保留了1/3的员工,除少数可以转岗去饿了么外,近一半的员工被优化”,一位前口碑员工告诉36氪。 

  而据36氪了解,年中口碑的业务可能会进一步收缩,并且不排除将剩余业务并入其他业务线的可能。这从之前的调整中可以看出端倪。去年10月,“口碑”从支付宝的底部Tab标签页被搬移至首页“九宫格”,随后底部 Tab 正中间的 “口碑” 图标变为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