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
湖南科技网 湖南科技网-科技创新战略,引领时代先锋

预计三季度营收下滑,国美零售该如何突破行业

2022-10-25 15:15 已围观126次 来源:湖南科技网 编辑:张馨予

  10月21日,国美零售(00493.HK)发布业绩预警,预计今年全年业绩将较2021年出现大幅下滑。公司指出,受疫情影响,消费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对零售业带来巨大挑战,集团业务也受到巨大影响,预计三季度销售收入按年下滑约55%~60%。同时,由于收入下降,公司部分金融机构贷款逾期,导致集团所持部分中关村科技发展股票遭到冻结。

  国美零售曾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家电零售龙头,也是诸多零售电商的“老前辈”,但由于实控人黄光裕的被捕入狱而逐渐在市场中沉沦,失去了原先的市场龙头地位。尽管在2021年,国美迎来了黄光裕的回归,但在疫情的冲击下,企业却未能如愿找到转折点,反而在下行的市场环境中愈发艰难。

  在黄光裕“18个月恢复行业地位”的豪言壮语已然落空的当下,国美零售面对怎样的困境,这个曾经的线下实体电商龙头,又该如何破局?

  01

  消费寒冬下,国美集团的“阵痛”

  从结论来说,国美零售目前面临的困境并非其一家的情况,而是所有线下零售实体,乃至整个消费产业都面临的“寒冬”,是各种意义上的“非战之罪”。2022年以来的疫情反复严重抑制了国内的消费需求,加之国内持续严厉的疫情防控政策,线下消费的窗口遭到了严重的冲击。无论是国美的“难兄难弟”苏宁易购(002024.SZ),或是京东(SW-09618)、淘宝等电商巨头,在上半年的利润均受到了影响。

  在大环境影响下,消费者更为聚焦生活必需品上的购买,而对3C家电等高客单价的商品购买力明显减弱,而这对于策略聚焦家电的国美零售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截至2022年中期,国美零售营收为人民币121.09亿元,较去年同期降幅超过50%,毛利下降35%至23.9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亏损扩大50%至29.66亿元。此番寒冬之下,国美零售不得不选择降本增效,节流开源的防御战略。原本正在不断扩张的节奏也被迫中断。

  自2017年底国美提出“家·生活”战略以来,其业务就不再单单聚焦于家电销售,而是扩张至家装,家居等提供服务和生活解决方案等战略方向。而国美庞大的线下渠道也成了其最大的优势。超过4000家的线下零售店成为集团深入社区和商圈的触角,是其他电商实体不具备的优势。

  然而在疫情背景下,庞大的线下实体反倒成了拖累业绩的累赘。为了降低成本,国美零售在2022年上半年被迫开始精简门店,降低成本来降低费用支出。上半年集团关闭门店562家,净下降门店数370家,总门店数也降到了4000家以下,合计为3825家。

  

预计三季度营收下滑,国美零售该如何突破行业与自身的“寒冬”?

  (图片来源:公司财报)

  精简门店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改善效果,公司2022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达到19.81%,较去年同期上涨5.56%,有了不错的改善效果,同时,国美集团对非关联/亏损业务也采取予以剥离、出售或停止发展的措施,减少对费用较大业务的投入,在其他费用支出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经营费用、营销费用均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缩。

  然而前期铺下的巨大盘子,很难在短期内全部回收。“家·生活”进入二阶段以来,国美零售打造的“真快乐”APP布局广泛,涉足线上家电,社交电商、智慧家庭、视频泛娱乐等多个领域,似乎对标了诸如拼多多、京东、淘宝、抖音等多个热门APP,然而对成熟社区的用户侵蚀又谈何容易。可以看出目前国美零售想要回归家电主业,聚焦项目来提升业绩和盈利能力,然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短痛”在所难免,这对于国美集团当前的现金流而言又是一番挑战。

  截至2022年中期,国美集团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24.0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3.78亿元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据集团半所述是偿还了债务所致。然而从公司的负债情况来看,公司计息银行以及其他借款达24.77亿元,其中需要在12个月内偿还的金额高达22.9亿元,倘若公司无法改善现金流,偿债压力将不断逼迫公司削减资产,导致其发展进一步收缩。

  

预计三季度营收下滑,国美零售该如何突破行业与自身的“寒冬”?

  (图片来源:公司财报)

  02

  自救,抗压,突围寒冬

  面对国美零售的困境,可以看到公司正在努力做出尝试。国美零售在中报中表示,将继续推进战略重心聚焦,以垂类模式,专注做深做透做好家用电器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等主业。公司管理层也将以降本增效为主要战略目标,通过关停低效门店、重组业务板块、优化组织结构等方式,努力实现公司经营能力的提升,以科技化手段来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全流程提升消费者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