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
湖南科技网 湖南科技网-科技创新战略,引领时代先锋

最全互联网金融6大板块风控研究框架:监管政策

2022-04-18 19:52 已围观81次 来源:湖南科技网 编辑:张馨予

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政策法律风险、监管风险、交易风险、技术风险、认知风险等类型,除了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或客户本身产生直接影响,其风险也可能传导至传统金融行业及实体经济。本文将主要关注政策法律及监管风险,并从相关法规框架、相关部门层级与职能,法规发布规律及互联网金融各板块风险点等方面给予相关的研究方向。

本文涵盖互金6大板块: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互联网保险、消费金融、网络理财

本文合适以下岗位人员参阅:战略研究岗、产品岗、风控岗、法务岗

一.互联网金融政策法律及监管风险概要

政策法律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两类。

政策风险主要来自国家有关互联网金融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风险。

法律风险之一是刑事行政法律风险,指因触犯非法集资类犯罪或行政违法、非法经营类行政违法或犯罪及非法证券类行政违法或犯罪的刑事法律风险。二是民事法律风险,指因交易结构本身所造成的各类民事法律风险,导致集团性诉讼案件爆发。

监管风险:主要来自分业监管模式与混业经营模式的不匹配。

跨行业、跨部门、业务交叉性强等特征是互联网金融领域普遍存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范围可能既包括银行业务,也包括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形成了几类金融业务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深度融合的模式。

而目前中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模式,不免存在着九龙治水和监管真空现象,互联网金融的混业经营模式进一步强化了监管风险,风险准备金、坏账率、信息披露、风险评级和出资人权益保护等内容都未纳入监管范围,可能导致监管风险加速交叉、聚集。

二.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政策框架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后建立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建立监管制度

规定互联网金融网站的最低注册资本,建立网站备案制和信息披露制度,切实维护客户权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规范互联网投资者的行为,增强第三方监管和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监管;

充分发挥大数据整合统计的优势,提高国家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建立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和研究氛围等。

2.实施分类监管

按照“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调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监管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五大互联网金融业态,即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基金,分工清晰,职责明确,清楚地划分了业务的边界。

3.成立自律监管组织

互联网金融协会,促进行业自律,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金融网站申请和备案方面的职能,补充政府监督的不足。

最全互联网金融6大板块风控研究框架:监管政策

三.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政策相关发布部门

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政策相关发布部门主要包括国家级各部委,省级各部门,市级各部门及各地金融协会。

其中国家级部委部分名单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央宣传部、中央维稳办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信访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省级部门主要关注各省级人民政府,金融办等,市级如同。各地金融协会主要关注自身行业对应的协会即可。

从时间上,监管中政策最早也是国家级部委发布,省级市级及金融协会按实际职能及工作规划发布相关监管政策以响应国家部委。而市级则会细化监管政策。

带有“试行”“征求意见稿”等字眼监管政策均为未定性,体现的是一种监管方向。

因此,时刻关注各全国性,省级市级及金融协会的官网发布的监管政策,才能得知最新的监管动态并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实现各时期都能合法合规运营。

最全互联网金融6大板块风控研究框架:监管政策

四.全国互联网金融相关指导意见、监管政策及行业自律规范 1.2013.08.12 《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单位: 国务院办公厅